在城市川流不息的道路上,公交车如同跳动的脉搏,承载着万千市民的出行需求。然而,在这美好出行的背后,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他们用专业与汗水为每一辆公交车的安全行驶保驾护航,用责任与坚守诠释着“公交人”的使命担当。清晨五点半的西咸新区,西咸公交第二分公司的调度中心已亮起一盏灯。调度主管李柯娣入职5年来,在调度岗与服务岗间从容切换,从大型活动保障到“小飞鸽”市场化项目拓展,多角色的历练让她把“乘客需求”刻进了骨子里,用专业与温情编织着城市出行的幸福网。
精研业务:把调度“账本”算到乘客心坎里“智调系统里的每一条指令、时刻表上的每一个数字,都连着站台上乘客的盼头”。这是李柯娣5年来始终秉持的工作信念,她深知公交调度不仅是“算时间、排车次”的技术活,更是关乎市民出行冷暖的“良心活”。
丨图 李珂娣为其他同事讲解系统知识丨
为了让调度方案更贴合实际需求,她独创“数据跑腿+实地调研”工作法,在智调系统中深挖运营数据,将早高峰客流密集线路、易拥堵站点、准点率波动车次等关键信息一一记录在调度本上;待手头工作稍缓,她又揣着小本子前往各个公交站“蹲点”,与等候的上班族、接送孩子的家长、买菜的老人唠家常,“您觉得这趟车等得久吗?”“要是加个站点,您觉得哪儿方便?” 一句句耐心询问,让她摸清了乘客的需求。
丨图 李珂娣实地调研群众需求丨
时间久了,她的调度“账本”越算越细,早高峰学校周边加2辆备勤车,避免学生迟到;晚高峰写字楼附近延长末班车时间,让加班族有车坐;就连下雨天,她都提前半小时在工作群里叮嘱车长“路滑慢点开,站台有水的地方多扶扶老人小孩,安全第一”。
创新突破:让公交线路“解渴”又“高效”随着市民出行需求日益多元化,李柯娣主动创新,围绕“精准服务”推出一系列举措,一条条“接地气”的线路就这样开了起来。她先后主导开通7条特色线路,每一条都精准解决一个出行难题:西咸10号线打通沣西至高新环普,实现一站式快速通勤;助学专线沿着学校规划路线,学生无需早起赶车,家长也告别了每日接送的奔波;她设计了车辆“套跑”模式,让车辆利用率提升30%,乘客平均等车时间缩短近10分钟。
车长们最怕记繁杂的规章,李柯娣又想出个巧招:把“仪容仪表规范”“行车安全要求”这些条条框框,编成顺口的口诀,做成“车长口袋书”。“出车前看衣领、看袖口,三检三测别漏手”“行车中稳驾驶,老幼病残多帮扶”,车长们揣在兜里,没事翻一翻就记住了,都夸她是“懂咱们的贴心人”。
温情管理:用真心浇筑团队“家文化”“岗位是工作,相处是家人”。
这是李柯娣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做好调度工作的同时,她更像团队里的“暖心管家”。她打造820路“党员先锋线”、1141路“爱心护航线”等品牌线路,搭建“公交之声”电台与“公交之友”交流平台,策划拍摄服务规范教学视频,组织普通话大赛,用温情凝聚起强大的团队合力。
每逢节假日,她的身影也总是出现在最热闹的地方:除夕当天,她带着热腾腾的饺子到站点慰问坚守岗位的车长;得知员工家中有困难,她主动上门家访,帮助解决实际难题。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凝聚力不断增强,先后收到13面乘客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团队用真心服务换来的认可。
匠心传承:让公交正能量温暖城市作为“小飞鸽”志愿服务队骨干,李柯娣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与创新的热情。她策划的婚礼主题车厢为新人带来独特浪漫;高考期间布置的“高考护航专列”,稳稳护送考生;她创办的“公交之声”专栏,用20余篇报道讲述15位基层模范的动人故事,让更多人知道公交人的坚守;她带领团队深入社区、校园开展“五进”调研,累计开通12条定制线路,让公交服务真正“开”进群众心坎里。
从青涩新手到独当一面的多面手,1800多个日夜的坚守,李柯娣用“钉钉子”精神,在十米车厢和调度台前编织着城市交通脉络。“公交人的幸福,就藏在乘客满意的笑容里”,这句话里,是她不变的初心,也是她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