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Group News
集团要闻

集团要闻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蛇年第一份保密工作提醒请查收

初八到,福星照春送暖,幸福满春节长假也正式宣告结束啦!机关、单位工作人员陆续重返岗位从“假日模式”切回“工作模式”为提高保密安全意识今天就由小密为大家敲响保密警钟

案例一节前工作,抛之脑后元旦放假前一天,某涉密单位办公室机要秘书章某到当地市委办公室领回两份秘密级文件。元旦假期结束,章某返回单位上班,但忘记了曾在节前领取过两份秘密级文件。直到次年3月清退文件时,章某才发现文件丢失,后经过多方查找仍无下落,造成泄密。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章某党内警告处分。

案例二未做衔接,责任不清国庆放假前一天,某市直单位办公室工作人员温某配备了1台涉密计算机,并将其放在公用办公桌上,由于同事肖某当日请假,不知此事,在假期结束回来上班时,肖某误以为是单位为他配备的非涉密计算机,于是擅自将该计算机擅自接入互联网,致使涉密计算机违规外联。

小贴士:透视“节后泄密”之心态

错误的行为必然受错误的心态支配。“节后泄密”之现象,很大程度上源于错误的心态作祟,也说明部分涉密人员对保密工作的不重视,出现停歇心态——“节假日就应该休息一下”。

在案例一中,章某将节前接收涉密文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在事后一年多时间中也不曾记起;在案例二中,肖某节后上班,看到办公室里的新设备,不仅未主动了解设备来由,还理所当然留作己用,严重缺乏保密意识。

法律链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发生重大泄露国家秘密案件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不适用处分的人员,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督促其主管部门予以处理。机关、单位违反本法规定,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或者未履行解密审核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情节较重的,予以降级或者撤职;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一)滥用职权,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侵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二)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三)工作中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的;(四)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误导、欺骗行为的;(五)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为避免节后保密工作“掉链子”共同筑牢国家安全防线以下“七要”请牢记~开展定密要走心

节后返岗,要“人到岗、心到位”,起草文件、资料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定密权限、保密事项范围和程序开展定密工作,避免出现高密低定、低密高定、有密不定或随意乱定等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没有定密权限的单位乱定密、没有定密必要的文件滥定密,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文件的有效贯彻,也增加了保密成本,反而不利于保密。使用设备要留心

节后返岗,要对办公环境、办公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按照有关要求及时更换设备密码,做好安全防护,严禁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非涉密信息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事实上,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存储、处理涉密文件,相当于将涉密信息置于完全开放的环境,面临极大的失泄密风险,随时可能受到木马、漏洞等攻击。

保管文件要细心

节后返岗,要加强涉密载体保密管理,特别是要紧盯涉密文件这个重中之重,严格文件收发、传递、使用、保存等环节保密管理,确保涉密文件通过保密渠道进行传递,严禁违规复印、拍照、扫描、留存、传输涉密文件。

销毁载体要小心

节后返岗,要及时对涉密载体进行清点登记,检查节日期间进行的涉密文件处理是否规范,认真核对涉密文件资料、涉密载体数量,确保账物相符。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审批手续,并送交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工作机构或者指定的单位销毁。

人员管理要用心

人员管理是保密管理的核心环节,更是机关、单位保密工作能否做好的“关键变量”。节后返岗,要规范和加强人员的保密管理,不能以借调时间短、人员流动频繁等为由,而忽视借调、聘用等人员的保密管理,要先审查后上岗、先培训后使用,常提醒常教育。

会议安排要精心

涉密会议管理涉及人员、载体、场所、设备等多个方面,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失泄密发生。节后召开涉密会议,要全方位加强管理,严控参会人员,严管会议材料,会场入口显著位置要放置保密提醒标志,禁止带入便携式电子设备等。保密宣教要恒心

节后正是保密防范意识容易松懈之时,要立足本机关、单位实际,持之以恒抓好保密宣传教育,适时组织开展保密培训,针对性做好保密警示教育,多形式开展保密工作提醒,防止“节日氛围”冲淡“保密氛围”。一旦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第一时间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